时间:2022-10-29 00:00
潮州小食历史悠久,是潮州饮食文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。千百年来,它由潮州人民共同创造,是潮州人民勤劳、智慧的结晶,它在潮州人民的生活中,占有重要地位。时至今日,它仍是那样深深地受到海内外潮人的热爱和关注。 潮州小食和潮州菜,都同属于潮州饮食文化的内容,它们的关系是极其密切的。比如潮菜筵席,从古到今,都要上—二款潮州小食作为配桌点心。这些小食,可以是甜点,也可以是咸点,诸如肖米、水晶包、腐乳饼、鼠壳粿、猪脚圈、菜头粿……这些潮州传统小食,经常是潮菜筵席上见到的美点。如果一桌地道的潮菜筵席,没有一二款潮州小食作为陪衬,必定会黯然失色,失却不少的潮州风味。其次,有相当一部分的潮州小食,从某个角度看,它可以说是一道潮州菜,而从另一个角度看,它又是一款地道的潮州小食。如潮州的牛肉丸,它往往是潮菜筵席上的—道汤菜,但它更是潮州地区大街小巷小食摊上的一款传统小食。最后,还有更重要一点的是,潮州小食和潮州菜,它们在烹制方法上,都有许多共同的地方,比如都要用到炸、炒、蒸、煎等烹调方法,都要用到勾芡、调味等技艺。因此,在潮州菜发展的历史上,有许多潮菜名厨,同时也是制作潮州小食的高手。例如一代潮菜名厨朱彪初师傅,20世纪70年代在广州华侨大厦任主厨时,他亲自制作的潮州小食,如水晶包、鼠曲粿等,十分精巧雅致,据说一些日本朋友品尝后相当喜欢,临回国时还特别要求朱师傅再重新制作一些,包装后带回日本东京。 潮州菜初步形成于宋代期间,因为这个时期,潮州地区的经济、文化,都已经具备了潮州菜形成的历史条件,潮州菜已经形成一个初具规模的体系,即有一定的烹调方法,也产生了一批代表菜。而潮州小食的初步形成,根据一些历史资料,我们说应该是在唐代,也即是比潮州菜初步形成略早一些。
潮州:猪脚圈
猪脚圈是一种油炸的粿类小食,在潮汕地区,因其外形,又被形象地称为“油盾”。
猪脚圈是潮州乃至潮汕地区颇具特色的一款小食。一般猪脚圈均是卖小食的摊主,在路旁支起炉架,放上锅,边制炸边出卖。 制作猪脚圈需要有特制工具,一根铁柄,一头焊上一个直径8厘米,高 1.5厘米的圆铁盏。
猪脚圈的制法是,将粳米粉和木薯粉按3比7的比例搅拌均匀,加水调成粉浆待用。
猪脚圈的馅料是芋切成丁(生的芋丁也可以,但蒸熟的芋丁更香)、煮熟的红豆、生葱珠、五香粉、精盐,搅拌均匀。
把铁柄盏放入六成热的油锅中略炸,使铁盏具有较高温度,取出倒人粉浆,再把粉浆倒出,铁盏中受热的粉浆便成一小碗形,加入制好的馅料,再淋盖上粉浆,放入油锅中浸炸至金黄色,倒出即成。
百度或者Google上搜索“浩林seo网页设计”,这个公司很专业的,都是一流的设计师,价格不贵。